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《弟子规》给大家什么启示

   日期:2024-08-26     来源:www.jdzsu.com    浏览:397    
文章简介:调查说明几百年前的一册儿童读物《弟子规》,日前引得上至专家学者,下至平民百姓的关注。甚至一家网站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是否应该读《弟子规》的论争。

调查说明
几百年前的一册儿童读物《弟子规》,日前引得上至专家学者,下至平民百姓的关注。甚至一家网站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是否应该读《弟子规》的论争。在众网站上,把《弟子规》称作国学经典的有之,把《弟子规》看作“毒蛇猛兽”的也有之;称“儿童应该诵读”的有之,发誓“打死不读”的也有之。一册《弟子规》,缘何引来这么多争议?普通百姓到底是如何看待《弟子规》?为此,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QQSurvey中国在线,进行了本次“今天,大家如何看待《弟子规》”的调查。
本次调查使用在线方法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其他城市按比率抽取样本,有效样本共2000份。分别按性别、年龄、受教育程度、个人月薪进行合理配置。抽取的样本中,27%的受访者原来阅读过《弟子规》,73%的受访者原来没阅读、或者没完整阅读过《弟子规》。在访问前,根据本次调查的需要,请受访者仔细阅读《弟子规》将来,再进行访问。

你同意孩子诵读《弟子规》吗?
提示:同意的受访者超七成
高学历者看法最鲜明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是清康熙时期的一位秀才李毓秀写作。他以孔子《论语·学而篇》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为中心,与朱熹《小学》中的文义为“母本”,以三字一句、两句一韵的形式,编纂演绎成篇,详细列述每个“弟子”(即每个孩童)应该如何“视听言动”,包含在家、出外、待人、接物和学习上应该遵循和恪守的行为规范。这篇《训蒙文》,也是这位秀才毕生从事蒙童教学实践的“切身体会”。此文后经清朝另一文人贾存仁修订和加工,并改名为《弟子规》,流传到今天。《弟子规》还与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千家诗》等合称为古时候“蒙学”的基本教程。
这一古时候小册子,除去标题,正文只有1080字。对于看着“黑猫警长”长大的八零后爸爸妈妈来讲,对于网游“圣斗士”风靡的年代,到底有多少受访者觉得,《弟子规》今天还是值得读一读的呢?调查显示:超越7成受访者表示同意儿童、成人诵读《弟子规》,明确表示反对的为5.2%。超越2成受访者持无所谓态度。
就区域而言,表示同意诵读《弟子规》的城市中,北京最高,有81%的受访者选择。
就受教育程度而言,本科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同意的最多,有77%的受访者选择;而明确表示反对的,也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居多,达到7%;换句话说,这个阶层的受访者态度最为鲜明。
反对诵读《弟子规》态度非常坚决
提示:强制灌输不可取
很多内容非常腐朽
反对儿童诵读《弟子规》的受访者尽管占比不高,但态度坚决。其反对的原因为,有近4成受访者表示,《弟子规》充斥着“勿”等教训口吻的词,如此的办法不是现代教育应该使用;35.2%的受访者则觉得,其中很多内容非常腐朽;3成的受访者觉得,诵读如此的读本,会抹杀孩子的天性;还有超2成的受访者觉得,这是培养奴性的读本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17.1%的受访者坦承,反对诵读是什么原因怕我们的孩子成为“正人君子”,而这个社会做君子是要吃亏的。
相比一些专家痛斥《弟子规》是“大毒草”,“打死不读《弟子规》”等言语,受访者的态度还是比较平和。反对儿童诵读《弟子规》的受访者有一个一同看法,就是《弟子规》不合适现在的社会现实。
同意诵读《弟子规》理由非常充分
提示:超6成受访者觉得是经典读物
近2成受访者觉得无须太紧张
同意诵读《弟子规》的受访者中,有67.8%受访者觉得,书中的一些礼数值得学习;有67.1%的受访者觉得,《弟子规》是“国学经典”,应该让孩子学习。持这一看法的为北京受访者最多,达到70%;也有近2成的受访者觉得,孩子随意念念,开卷有益,不必过于紧张。
有超6成受访者觉得一册千字文的蒙学读本是“国学经典”,这出乎不少人意料。为此,大家对持这一看法的部分受访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。受访者李先生表示:“《弟子规》应该是国学的经典。当然,它不是那种振聋发聩,引领思想的经典。而是将中国的传统思想,行为规范,用儿童可以同意的语言,表达出来。就儿童教育而言,《弟子规》是蒙学的经典。”
而受访者陈女性是“随意念念,开卷有益,不需要紧张”的看法支持者,她觉得:“《弟子规》就是一本儿童读本,孩子子念念,学点礼貌,不是坏事。我弄不知道,这么一本小册子,被叫做‘大毒草’,有点‘恐怖’。”教外孙念《弟子规》的顾女性也觉得,让小囡读读背背蛮有意义的,不仅能够识字,而且可以让他培养好习惯。
《弟子规》缘何引关注
提示:礼仪教育随时都需要
期盼适合的读本出现
一本几百年前封建社会时尚的蒙学小册子,缘何在当今社会引起这样关注,以至营垒分明,争论之言语也颇激烈?答案非常明显,无论对诵读《弟子规》持何种态度,大部分受访者对于目前少儿行为规范培养不认可的居多。
本次调查显示,在回答“你对目前少儿行为规范培养有哪些样的评价或建议”这一问题时,只有16.2%受访者对少儿行为规范培养的近况表示认可和基本认可;有超6成的受访者表示,“在继承传统,吸收各方精华基础上,打造新的培养方法”;有54.3%的受访者表示,“目前的问题是宏观教育过多,细节培养太少,这点不如《弟子规》”;有37.0%的受访者表示,现在是功利教育太多,道德教育太虚,学校和家庭都如此。还有近3成的受访者觉得,大家目前最缺少的就是礼仪教育,有些甚至有把礼仪当作封建卫道士的行为来看待。
受访者曾先生表示:“礼仪是每个国家,每个年代的文明程度的体现。记得上世纪80年代,卡内基的《人性的弱点》给文革后的年轻人给予一次礼仪的普及教育,也曾被叫做‘资本主义虚伪的面纱’。大家不可以拒绝礼仪教育。”
《弟子规》是良药还是毒药,其实无关紧要。要紧的是,几百年前,那个秀才,自觉以当时的价值观,从细微处入手,编纂了这1080字的儿童读物,成为蒙学的经典,流传到今天,还让这么多的现代人感觉应该诵读。那样,今天,大家用哪种儿童读物,融合今天的主流价值观,规范大家的礼仪。可能,这才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